上一页|1|
/1页

主题:《捉妖记》票房破20亿:不是一线城市青年捧红的

发表于2015-08-10


截至8月9日零点,国产真人动画电影《捉妖记》票房达到20.04亿,正式超越《变形金刚4》的19.78亿成为内地票房亚军,仅次于冠军《速度与激情7》(24.26亿)。这也是国产电影首次票房突破20亿大关。值得注意的是,《捉妖记》这部现象级国产片的票房比例中,非一线城市票房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影片,也高于平均水平。这是否可以说非一线城市青年正在进一步崛起成为票房增长的主要动力?

非一线城市青年发力

据艺恩的电影数据,去年《变形金刚4》在一线城市的占比是24%以上,到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票房总额占比是22.3%,而《捉妖记》却只有19.1%。也就是说,相比其他影片,《捉妖记》对于中国最广袤的二至五线城市而言更受欢迎。

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不少电影产业从业者把二三线城市的观影者当作电影产业未来的主力观影群体,原因是电影院在二三线城市呈现井喷式增长。近年来,全国新增银幕激增,艺恩咨询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去年每天就新增18块银幕,到今年上半年银幕总量已经突破2.6万块,其中约七成新增银幕分布在非一线城市,许多三四线城市在一两年时间里,就经历了银幕数从个位数到两位数的转变。

随着中小城市步入“影院时代”,使得国内电影产业的份额发生了变化,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占全国票房的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32.8%下降到2012年的25.8%,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达到22.3%,如今《捉妖记》一片中直接跌破20%。经济的发展让“有钱有闲”的非一线城市青年乐于购票看电影,而不少影片也将二三线城市作为前期市场推广的重点。

总结下来,二三线银幕数的暴增以及非一线城市青年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影院,这也让诸多影片开始在制片、宣传上越来越倚重非一线城市。《左耳》、《捉妖记》等国产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尤其是《捉妖记》,一线票房更是占比低于20%,一举突破了之前的红线。《捉妖记》的宣传公司盛梦龙缘的CEO李林航就透露,与在以往电影营销中追求高大上的调性不同,《捉妖记》采用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一线市场的宣传系——“地级营销”,“地级营销”更讲究的是有地域特色、接地气;而在传播渠道上,也不追求腾讯网、微博、网易客户端等一线渠道,反而针对非一线城市青年的生活习惯,更多集中于《成都全接触》、“武汉吃喝玩乐”、“江阴信息港”一类的偏民生、偏本地化的渠道。通过这一系列接地气的宣传,大大提高了《捉妖记》在非一线城市的票房比例。

是否该一味追求短期票房?

看到《捉妖记》等影片越来越倚重二至五线城市,是否可以说电影产业链上下游该迎合非一线城市青年的观影习惯、审美品位呢?

艺恩咨询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大制作、大奇观依然是非一线城市青年走进影院的主要观影诉求,而一线城市的成熟观众群体则对影片品质要求较高,大城市生活压力大,能够触动他们内心情感的文化作品即便没有明星主演,只要能打动人心,依然会吸引观众为“情怀”买单。

有观点认为,非一线城市青年基数大,而且越来越多的非一线城市青年开始走进影院,电影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非一线城市青年的需求。不过,也有不同的观点,一位长期研究电影的观察人士表示,电影具备艺术属性,合格的电影观众,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不过,一些影视制作方为了追求短期票房,迎合刚刚接触“影院文化”的小城市观影者的口味,在影片制作时只追求感官效果,或者明星效应,忽略了电影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尽管一些艺术性饱受质疑的影片票房颇丰,但长远来看,缺乏艺术性和文化底蕴的影片很难有长久生命力。

前述观察人士还强调,如果一味追求短期票房,过度倚重小城市观景者的口味去制作影片,而不顾影片的艺术性和价值引领性,并不是电影产业发展自强的适宜路线。须知道,目前对于一个电影强国而言,不仅仅是在墙内开花,更要墙外开花,即便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票房第二的电影市场,但本土电影一直很难走出海外,如果中国电影一味满足人口基数较大的非一线城市的观影需求,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进步及走出海外以及观众的观影品位提升都不利。“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城市青年与一线文艺青年的审美品位、观影需求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对电影人而言,应该顺应这样的趋势,做出更优秀的、制作精良、有一定艺术审美品位的影片。”艺恩咨询分析师表示。


发表于2015-08-10

就一般般

上一页|1|
/1页